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有机会来参加今天的论坛。今天我的题目叫《碳中和,博世在行动》,快速介绍一下博世的情况。
虽然2021年已经过去了,但是可以告诉大家,2021年无论博世整个集团,还是博世中国都比2020年的成绩又有进一步的提升。博世基本上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营业额差不多为770到780亿欧元。虽然博世中国全年销售最终成绩没有出来,但是我们预估会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两位数的增长对博世来讲,对博世中国来讲,在2021年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其实是非常不容易取得的。
目前博世中国有34个生产基地,22个技术中心,近八千名研发人员。过去的十多年在中国大量投入,取得了很多成绩,我们的营销点在全国都有,生产的产品多元化,但是汽车一直是博世在中国的重中之重。
除了汽车以外,我们在家电、电动工具、热能技术、安防产品不同方面都有涉及。“碳中和”在去年变得非常热,因为这个已经成为国策。博世看这个问题比较早,2018年的时候集团对于自己的碳排放做了一个了解,当时就定下一个策略,就是在2020年要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我们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了,现在博世全球所有的生产型的企业和办公的场所里面,全部的实现了碳中和。
碳中和成果也得到了全球的一些认证机关的认证。目前来讲,在全球大型跨国企业当中,博世是第一家在全球生产基地实现碳中和的企业。从2018年开始博世在全球有1500个项目,同时我们的预计到2030年花10亿欧元在这个方面来实现碳中和。
这是在中国取得的一些成绩,比如说我们在中国大概投入了4200多万人民币,从18年开始的两三年里面累计投入超过1亿人民币。中国有3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节约用电,节电的数目非常惊人。所以,博世集团在碳中和方面做到的就是现在所谓的范围1和范围2,范围1和范围2就是企业自己所能管控的环境,还没有牵扯到上游跟下游。
博世的上下游属于范围3的碳排放。相对于范围1、范围2,范围3牵扯到的上游供应商,以及牵扯到产品整个客户端,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这个范围3的数量级要非常巨大,大概是在范围1、范围2的两百倍以上。
2018博世全球在范围1、范围2的碳排放大概在300万吨二氧化碳,范围3如果乘200倍,这个数量是惊人的,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在2030年前把范围3的碳排放减少15%。这样算差不多有六千多万吨的二氧化碳,范围1、范围2减了300万吨,然后未来的七、八年里面博世要进一步减少六千万吨的碳排放,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2030年碳排放减少15%,相当于要减17亿千瓦时的电能,同时在水资源方面,我们继续要缩减25%用水。
这是我们在碳中和领域所奉行的“双元战略”。一个方面博世在生产当中确实有碳排放,我们积极践行去减碳,我们自己要做。另外一个“元”就是把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所积累的经验分享给行业,甚至于以服务的形式来服务行业。
去年我们在无锡高新区跟威孚集团签署了第一个咨询项目。博世集团帮助威孚集团在无锡高新区实现碳中和项目,这个模式也是我们在中国推动的一个模式。当然减碳关系到上下游,就是产品层面,产品层面低碳化非常重要。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去年销量突破300万台。新能源汽车越多,对于行业来讲,就越能满足碳排放的要求。
对于产品层面,智能出行方面博世认为将来的汽车产业要往五个方向发展,智能出行、电气化、共享化、互联化、自动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传统老牌供应商,我们在革自己的命,如果自己不转型,未来新能源趋势下面我们何以立足。我们公司做了很多努力,这些数字表明了世界在新能源,电气化方面的加速度,同时中国在引潮流,这个也毋庸置疑。
在这个过程中,博世在电气化动力总成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欧元。在中国,博世特别重视加强本土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过去一两年我们陆陆续续看到下面几个事情发生。一方面我们把原来博世的柴油系统部门跟汽油系统部门整合为动力总成系统部门,动力总成系统一个方面还做传统的内燃机,但是更大的精力放在了新能源开发方面。
我们前年在无锡成立了博世燃料电池中心,另外我们成立了博世创新软件开发中心,这是在研发方面。同时,电气化方面我们还非常重视在中国实现规模化量产。大家可以看到电桥,我们全球第一个量产项目就在中国,联合电子在太仓的工厂实现量产,48伏电池工厂在无锡量产。我们不单纯进行技术研发,而且要把这些技术化为可量产化的解决方案。燃料电池去年已经装车,已经跑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从这些解决方案本身来讲,对于实现碳中和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汽车行业未来会有非常激动人心的技术和前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使得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的可能性,作为零部件供应商,我们一定顺应这个形势,在变革当中能够继续助力主机厂客户,助力这个行业的大变化。谢谢大家!